首頁 » 為何動物都怕鵝?有鵝的地方就沒有蛇?鵝的真實面貌超出大家想象

為何動物都怕鵝?有鵝的地方就沒有蛇?鵝的真實面貌超出大家想象
2023/04/21
2023/04/21

在農村,很多人的童年陰影便是一只張開翅膀,露出滿嘴尖牙的大白鵝吧。 鵝這種生物雖然有著潔白的羽毛、修長的脖頸,但它卻是名副其實的領地意識很強的動物。不僅老是傷害人,甚至連許多動物都難逃它的「毒嘴」。

鵝的「毒性」究竟有多強呢?民間甚至有傳聞,說鵝克蛇,有鵝的地方就沒有蛇,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真相,揭開鵝的真實面貌。

一、鵝的可怕

(一)鵝傷人事件

鵝作為一種領地意識很強的動物,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不由分說地攻擊外來的「入侵者」,在現實生活中,大鵝傷人事件也比比皆是。

在2021年八月份,浙江湖州市人民法院就接到了一件「大鵝」傷人的惡性事件。但是這大鵝究竟有什麼本事,嚴重到被受害者一紙告上法庭呢?

我們來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在2018年11月,七十六歲的主人公施某與好友相約開始了為期三天的游玩,在游玩期間,他們一同入住了景點旁邊的酒店。 許久不出來玩,施某和朋友開心不已,于是在安頓下來后就沿著酒店旁的池塘散步。

原本一切也十分和諧,老人們之間沿湖暢談, 但突然,池塘中的兩只大白鵝瘋了一樣拍打著翅膀向老人們襲來。施某躲閃不及,被大白鵝一口咬住褲腳,慌亂之下,施某不小心摔倒,當場骨折,大白鵝也趁機造成施某身上多處咬傷。最后施某和他的朋友一人八級傷殘,一人九級傷殘。法院判定酒店補償施某二人五十九萬。

兩只大白鵝竟能一口氣造成五十九萬的人身損失,這一案例也真真切切地讓我們體會到了大白鵝的恐怖 ,只不過大白鵝恐怖歸恐怖,為何作為平日里大家眼中溫順的禽類,大白鵝會如此另類,如此可怕呢?

為什麼鵝那麼可怕

鵝的可怕不僅體現在傷人事件上,還體現在鵝的生理結構上。雖然鵝的外表很無害,沒有蟾蜍一樣有毒的黏液、沒有毒蛇的尖牙、沒有獅子的利爪,但我們仔細了解, 鵝在生理上其實也有著很多很可怕的地方,這也進一步造成鵝的兇猛。

(一)、特殊的眼部結構

俗話說「狗眼看人低」,不同的動物對人都有著不同的視角,而鵝能夠這麼兇猛可怖的原因離不開他特殊的眼睛。

在動物的視角里,實力往往最外在的表現就是體型,就像非洲草原山獅子群體捕獵一樣,他們往往會盯著體型比較小的動物進行獵殺,提高自身捕獵的成功率。 而鵝作為動物,也常常會通過觀察對方生物的體型來判斷自己需不需要攻擊。之所以說鵝可怖,就是因為鵝特殊的眼睛結構會使得它看什麼東西都顯得特別小。

鵝的眼球呈現特殊的凸透鏡結構,當光線進入鵝的眼睛后會把物體折射縮小,所以在鵝的眼中,那些狗、豬甚至是人都沒有它自己大。而這種眼球特殊生理結構也造成了鵝的「目中無人」, 使得鵝自身誤認為雙方體型相等,或者自己較大,對對方發動攻擊。

(二)可怖的尖牙

除了「目中無人」以外,鵝還有著一嘴不為人知的尖牙。說是「牙」,更準確點來講其實是「齒狀喙」。在我們平日里的認知里,許多鳥只是有著尖尖的喙部,且喙部邊緣平整光滑。但鵝相較于其他類型的禽類有著很大的不同,他們的喙上有著一個個鋒利的鋸齒,能夠幫他們輕而易舉地扯掉樹枝和草,并且除了喙以外,鵝的舌頭兩側也有鋸齒,當鵝張開嘴,我們就能看見那兩排密密麻麻的「尖牙」。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被鵝襲擊過的網友回憶道 ,鵝不僅因為喙上有「牙」咬人疼,并且鵝咬人的時候還會旋轉喙部,就像是鱷魚的「死亡翻滾」,進一步加強了它的攻擊性,被鵝咬傷一口,輕則紅腫瘀傷,重則被活生生叨下來一塊肉。

與此同時,在攻擊生物的時候,鵝經常會張開自己的翅膀起到威懾作用,但除了威懾以外,鵝強大的胸肌也使得這些翅膀扇動會對人造成一定的傷害。在長久的進化過程中,鵝和鴨放棄了飛翔,取而代之地發育出來了強壯的胸肌。當看見敵對目標時,大白鵝經常會張開自己的翅膀向對方飛撲過去,強壯的胸肌使得鵝翅膀拍打的力度也十分之大。扇動的翅膀也使得鵝能夠保持行走時候的平衡,更快地拍打著腳丫向對方撲過去。

(三)生活習性

擁有著會把物體看小的眼睛、尖銳的齒狀喙和強壯的胸肌,鵝天生就有一定的捕食能力和攻擊性。不過造成鵝傷人事件更重要的原因則是鵝的特殊習性。

鵝是一種警戒性很高的動物,雖然在鵝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會變小,但這并不妨礙鵝擁有良好的視覺,鵝的視覺是人的三倍,他們的眼部擁有者額外感應紫外線的視覺細胞,這也導致他們對色彩更加地敏感,并且他們還擁有著良好的夜視能力。這也就造成了鵝對外擁有著很強的領地意識,他們能夠很容易就發現遠方的「敵人」,在農村,為了看家,許多農戶還會特意養殖鵝。

除了天生的警戒性以外,鵝還有著很強的護巢意識。這種意識在很多鳥類包括動物上都有體現,為了物種延續,保護幼崽成為了許多動物的本能,而鵝也不例外。在雌鵝繁育期間,雄鵝會擔當好父親的角色,守護在雌鵝身邊,在這期間,雄鵝對周圍的一切活物都十分警戒,任何動物一靠近,都會不同程度上受到雄鵝的攻擊。 這也使得在特殊時段里,那些本就攻擊性強、警惕性強的雄鵝更加兇悍。咬人傷人事件也頻頻發生。

三、連毒蛇都害怕鵝

在生理上和生活習性上都別具一格的大鵝,在其他生物眼中也是很可怕的存在。 在坊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鵝克蛇」,有鵝存在的地方就沒有毒蛇,這句俗語是真是假,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一)鵝克蛇

答案是,有的。在很多人眼中,毒蛇都是不可戰勝的生物,尖銳的獠牙和冰冷的身軀使得他們是大自然中天生的捕獵者, 但所謂「一物降一物」,蛇的天敵就包括鵝。

上文中我們曾經提到過,鵝擁有著滿嘴鋒利的「獠牙」,他們的喙也是毒蛇的克星,能夠輕而易舉地啄起毒蛇,將他們的脖子扭斷。 并且,說鵝是蛇的克星,不僅僅是因為鵝具有著大部分禽類的技能,還是因為鵝的糞便對蛇有著特殊的作用。

因為鵝是食草動物,他們所吃的草類植物中含有草酸,這些草酸在鵝的腸道中進一步發酵,酸度提高, 因此鵝的糞便就呈現酸性。這些帶有酸性的糞便往往會刺激到蛇的皮膚,這也導致了在鵝身邊很少有蛇類的出現。

(二)鵝的祖先

不過鵝之所以是現在這副「全副武裝」的模樣,還多虧于它的祖先。如今的大鵝雖然已經褪去了祖先兇悍的外表,但他充滿尖牙的喙仿佛向我們證明它曾經的輝煌。

大鵝屬于鳥亞綱,它的祖先是獸腳類恐龍。經過科學家們進一步推測,在這些恐龍中,一種馳龍與現在的大鵝最為接近。馳龍是獸腳類恐龍里的一種五個分支,馳龍里也包含各種各樣的恐龍,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在許多科幻片里出現的「迅猛龍」。而并不是所有馳龍都是體積龐大的恐龍,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帶有羽毛的小型食肉恐龍。

而怎麼判定這些帶有羽毛的恐龍就是大鵝的先祖呢?科學家通過研究恐龍化石,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性,發現這些恐龍與大鵝有著極其相似的生活習性,并且經過上千年的演化,他們之間還存在著一定外形上的相似。而如今大鵝喙上鋸齒狀的「尖牙」,并不是他們為了生存進一步進化,而是曾經的祖先在時間的流逝中遺留給他們的外貌特征。 也可能是因為祖先是食肉的恐龍,導致如今的很多鵝都脾氣暴躁,攻擊性強。

四、鵝的優勢

(一)沒有癌細胞,一生不會患癌癥

但即使是如此兇悍可怖的大鵝,也有著十分令人羨慕的一點——那就是沒有癌細胞。這也就證明了鵝這種生物永遠不會得癌癥,但為什麼,偏偏是鵝,沒有癌細胞呢?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癌細胞。癌細胞是一種變異的細胞,他能夠無限增殖、可以轉移和可以轉化,而鵝沒有癌細胞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們擁有著一種抑制腫瘤的基因叫做P53。 這種基因的神奇之處就在于它可以抑制細胞增殖,給細胞足夠的時間修補,如果細胞不能修補,這種基因就會促使細胞自毀。這就導致了鵝體內沒有可以無線增殖 的細胞,也不可能會有癌癥。

(二)鵝對當代人的貢獻

在以上文章的介紹中,我們對鵝有了更深層的了解,只不過在上文中我們經常介紹鵝的可怕之處,在日常生活中,鵝對人類的貢獻還是很大的。

在人類的飲食習慣中,鵝肉就是一大肉源,自古中國就有對烹飪鵝肉的記載,在《本草綱目》中就有對鵝肉功效的記載,認為鵝肉性涼,可以補陰益氣。而在現代的科學研究下,鵝肉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他有著極低脂肪含量,并且擁有著對人體有好處的亞麻酸,很容易被人消化吸收。

除此之外,鵝毛也被我們日常所應用,做成各種服飾、裝飾品。因為鵝也能夠在水中生活,它們的毛有著一定的防水性,并且十分輕盈,保暖性強,用于做衣服會使得衣服輕便,更加保暖。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鵝的全身上下都被我們利用了起來,有人吃鵝肉,有人用鵝毛做衣服,有人將鵝的喙做成工藝品……鵝的全身上下都變成了寶。 因此盡管我們平日里遇見的大鵝很多都有很強的攻擊性,具有一定的領地意識,但它也為我們做了許多的貢獻,對這種生物我們也不要抱以太大的負面觀點。

對于曾經看見的或者了解到的鵝,身為讀者的你又有什麼想法呢?是覺得它們兇惡可怖,脾氣暴躁,還是覺得它們美麗可愛、優雅異常呢?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