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夏天,蚊蟲仿佛約好了一樣集體「上線」,不管是小區綠地、公園草坪,還是自家陽台角落,只要你稍微放松警惕,它們就會找上門來。
一不小心被咬一口,紅腫、發癢、甚至抓破皮,孩子哭,大人煩,真是讓人抓狂。但你知道嗎?蚊蟲叮咬后,最怕你做這些錯誤的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被蚊子咬了,到底該怎麼快速止癢、消腫?怎麼做才能既安全又有效?尤其是家里有娃的,一定要看完!
很多人以為被蚊子咬,只是癢一下,沒什麼大不了,但實際上,蚊蟲叮咬是夏季皮膚感染和過敏的高發源頭。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數據,每年夏季因為蚊蟲叮咬引起的皮膚病門診人數超過總皮膚門診的30%。
蚊子在叮咬過程中會釋放一種具有抗凝和麻醉作用的唾液,這種唾液會引起人體免疫反應,導致局部紅腫、瘙癢,嚴重的還會出現水皰、丘疹,甚至繼發感染。
尤其是兒童,皮膚屏障薄弱、免疫系統尚在發育,一旦抓破皮膚,細菌就容易趁虛而入。更嚴重的情況,還可能誘發傳染性軟疣、濕疹樣變、丹毒等問題。
所以,別再說「咬一下沒事」,處理不當,真的有事!
很多人被蚊子咬了以后,第一反應就是——撓!
但你知道嗎?越撓越癢,而且越撓越腫!
抓撓不僅會破壞皮膚,還可能導致細菌感染。尤其是在孩子身上,更容易留下色素沉著或疤痕。
還有人喜歡用風油精、清涼油狂抹一通,圖的是一時「涼快」。可這些外用藥多數含有樟腦、薄荷腦等成分,不適合3歲以下兒童使用,還可能引發皮膚刺激甚至中毒。
還有人直接拿牙膏、花露水來「涂一涂」,這些做法雖然看起來「民間有效」,但實際上并不推薦,因為它們可能加劇刺激,反而延遲恢復。
所以,正確的方法到底是什麼?
第1步:冷敷,快速緩解紅腫瘙癢
被叮咬后第一時間用冷毛巾或冰袋敷一下,每次10分鐘左右。冷敷能收縮血管,減少局部滲出,緩解瘙癢和腫脹。
尤其是兒童皮膚出現明顯紅腫時,冷敷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急救方式之一。
第2步:涂抹對癥藥膏
市面上用于蚊蟲叮咬后的外用藥不少,但關鍵是要「對癥」選。
如果只是輕微紅癢,可以選擇含爐甘石、氧化鋅的止癢乳膏; 如果局部明顯腫脹、瘙癢劇烈,建議使用含糖皮質激素類的外用藥,如地奈德乳膏,但這類藥應短期使用、避免大面積使用; 如果出現丘疹、水皰,甚至抓破皮,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類軟膏,防止繼發感染。
需要提醒的是,嬰幼兒用藥必須遵醫囑!不要隨便給孩子亂涂大人用的藥。
第3步:避免繼續叮咬
止癢只是第一步,防止再次被咬才是關鍵。
使用兒童安全型驅蚊產品(如含避蚊胺或伊卡瑞丁的噴霧),外出時穿淺色長衣長褲,減少裸露面積,物理防護永遠是第一位的。
有人一個晚上被蚊子咬好幾口,有人卻一點事也沒有。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疑惑?
其實,蚊子是「擇人」的。研究發現,體溫較高、汗腺發達、呼出二氧化碳多的人,更容易吸引蚊子。
兒童因為皮膚溫度高、活動量大、呼吸頻率快,自然成了蚊子的「頭號目標」。另外,孕婦、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也都是高風險人群。
不僅如此,血型也有影響。《自然》雜志曾刊登研究,O型血的人被蚊子叮咬的機率要高于其他血型。
所以,如果你總是被咬,不一定是蚊子多,可能是你「體質招蚊」!
有些孩子被咬后,局部會起一個又紅又硬的大包,甚至伴有低燒或淋巴結腫大,家長一看就慌了。
這可能是蚊蟲過敏反應,在醫學上叫「蚊蟲性皮炎」。它是由于孩子免疫系統對蚊蟲唾液產生過激反應導致的。
雖然看起來嚇人,但多數是良性、可恢復的。只要局部不感染,一般幾天內會自行好轉。
但如果孩子出現持續高熱、全身紅斑、皰疹、水腫、呼吸困難等癥狀,就要及時就醫,排除嚴重過敏或其他病因。
保持環境清潔,清除積水,杜絕蚊蟲滋生; 睡覺使用蚊賬,尤其是嬰幼兒,防護效果更好; 選擇安全驅蚊產品,避蚊胺濃度不超過30%; 穿淺色衣物,減少皮膚暴露; 外出活動避開蚊蟲高發時段,尤其是黃昏和清晨。
別再小看蚊蟲叮咬,它遠比你想象的更「狠」。尤其是對孩子來說,一個小包背后可能是過敏、感染,甚至更嚴重的健康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