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馬拉雅山脈,出現了一種「長毛怪物」,它身披鬃毛宛如威武雄獅,長著一雙有「撒旦之眼」之稱的橫瞳。看臉像羊,卻沒胡須,牢牢地「扎在」陡峭的巖壁。
別擔心,這個「長毛怪物」不是獅子投錯了胎,而是近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號稱喜馬拉雅山上的瑰寶的喜馬拉雅塔爾羊。
看似外表笨拙,實則身手了得
喜馬拉雅塔爾羊可以說是雪山上的天選之子,與看似笨拙的外表不同,它僅靠4只鐵蹄,便能在懸崖峭壁上如履平地,飛檐走壁,就連它的幼崽都是天賦異稟,在出生一周左右,不需要任何指導,就可以在陡峭的巖壁上行動自如。
可能會有人覺得奇怪,處于食物鏈底端的食草類動物,怎麼能和威武霸氣的雄獅相比呢?其實這是因為,雄性塔爾羊有著像雄獅一樣的鬃毛,濃密又蓬松,冬季時鬃毛甚至可以下垂至膝部,宛如雄獅的鬃毛一般,威武又霸氣,這也是塔爾羊[兩.性]之間最明顯的差異。
塔爾羊雖然是食草動物,但其「戰斗力」并不弱,它們的4只鐵蹄可不僅僅只是用來「攀巖」的工具,更是它們用來保護自己的利器,若是被這鐵蹄踢上一腳,那滋味可是不太好受的,更別說它還有一對鋒利的羊角。
塔爾羊的羊角短而向后彎曲,但可一點都不影響它的鋒利程度,在繁殖期時,常能看到兩只雄性塔爾羊為了爭奪交配權,發生激烈的爭斗,稍有不慎便會被對方的羊角劃出一道傷口,有時甚至還能和雪豹等天敵戰上幾個回合。
天生機敏,勇斗雪豹、狼和猞猁
雪豹可以說是對塔爾羊最具威脅的天敵了,在尼泊爾珠穆朗瑪國家公園內,塔爾羊是雪豹的主要獵物,甚至幾乎被雪豹吃到了面臨局域性滅絕的境地。
號稱雪山之王的雪豹,其飛檐走壁的能力絲毫不弱于喜馬拉雅塔爾羊,同樣能在陡峭的山壁上如履平地,再加上雪豹出神入化的「隱身」技能,就算是塔爾羊天生機敏難以靠近,也無法在第一時間發現藏于裸露的山壁上的雪豹。
大多時候雪豹都能找到最好的狩獵位置,成功完成捕獵,尤其是在捕食小羊時,成功率非常高。但有的時候塔爾羊也會及時察覺到危險,為了保護幼崽,雌羊會利用自己鋒利的羊角攻擊雪豹,即便兇猛如雪豹,也不敢正面接下塔爾羊的「羊角攻擊」,最終只能作罷。
其次,狼群對塔爾羊也具有極大的威脅。塔爾羊雖然不喜歡社交,但它們活動覓食的范圍比較固定,很有規律,每天都需要下山到溪谷里喝水,所以雖然它們不過群居生活,但常常會結群活動。
狼群是聰明又狡猾,并且懂得團隊協作的,知道塔爾羊每天都會固定下山喝水,便會提前埋伏于溪邊伺機而動,一旦塔爾羊出現就會一擁而上,群起而攻之。
在喜馬拉雅山有十幾只塔爾羊組隊下山飲水,卻遭到了狼群的埋伏,好在羊群里常有擔任「警衛」的羊,負責放哨的羊及時察覺到危險,立刻發出警報,在狼群發起攻擊前,靈敏的塔爾羊就已經撒開腿往山上跑去了,只要它們跑到陡峭的山地上,狼群就追不上它們了。
躲過了雪豹和狼群,猞猁也算是塔爾羊的一大天敵。猞猁食性廣泛,可以捕食體積比它大的獵物,但它卻不敢輕易去招惹塔爾羊,畢竟成年的塔爾羊的鐵蹄也不是吃素的,萬一被踢了一腳,猞猁可是吃不消的。
不過猞猁也會盯上塔爾羊幼崽,如果幼崽不小心掉隊了,再遭到猞猁的攻擊,下場也只能是淪為一頓晚餐了。
總之,雖然雪豹、狼、猞猁都是喜馬拉雅塔爾羊的天敵,但要捕食塔爾羊也是及其不易的,所以塔爾羊之所以淪為瀕危物種,并不完全只是因為它的天敵。
不喜群居,雄羊是獨居的「孤勇者」
喜馬拉雅塔爾羊之所以成為近危動物,主要還是因為它們的繁殖能力比較弱,雄性喜馬拉雅塔爾羊常常都是獨來獨往的,只有繁衍期才會加入雌性群體里一起生活,在完成交配后,雄羊便會離開雌羊群體回到更高的山上生活,這就大大降低了喜馬拉雅塔爾羊的繁衍率。
一只強壯的雄羊一般會和7-8只雌羊交配,雌羊每次僅能生育一胎,下「雙黃蛋」的機率小的可憐,孕期長達半年之久,小羊出生以后,母羊也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哺育,而有不少的幼崽還沒長大,便已經被天敵吞進肚子里了。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繁殖期時,雄羊會「多吃多練」,讓自己變得膘肥體壯,以便在求偶時可以戰勝對手,贏得雌羊的交配權。但在勝利后為了更好的完成交配,獲得勝利的公羊會爬到高高的峭壁上,一邊炫耀自己的勝利,一邊通過燃燒脂肪抵御寒風來「降膘減肥」。
喜馬拉雅塔爾羊的長毛還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改變,有時呈褐色,有時呈黑色,有時呈金色,值得一提的是,雄羊毛色越淺越容易受到雌羊的青睞。
除了繁育能力弱之外,喜馬拉雅塔爾羊數量稀少也有物種競爭和人為干擾的原因,保護好塔爾羊居住地的生態環境也是很重要的。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我國是一級保護動物的喜馬拉雅塔爾羊,在新西蘭,卻慘遭「狠手」。
保護動物竟然成為有害物種
塔爾羊是世界上數量最稀少的野生羊,是及其珍貴的,除了分布在中國西藏的樟木、吉隆和聶拉木的波曲河谷等地,就只有尼泊爾、不丹、錫金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有少量的分布了,全球也僅僅只有900頭左右,以至于尼泊爾曾把喜馬拉雅塔爾羊印在了2012年版的50盧比的紙鈔背面。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如此珍貴的喜馬拉雅塔爾羊,在中國是一級保護動物,在新西蘭卻曾慘遭「狠手」,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是因為,喜馬拉雅塔爾羊在一百多年前是被英國當做狩獵的物種引入到殖民地的,當時英國人想的是這樣就既能打獵,又有肉吃了,不過實際上,喜馬拉雅塔爾羊的肉膻味非常的重,是很難吃的。
后來在1947年新西蘭宣布完全獨立,之后,新西蘭強調要保護本地的原生物種,便把喜馬拉雅塔爾羊列入了環保部的有害物種名錄。當然,也不是說所有引入的外來物種都會被列為有害物種,喜馬拉雅塔爾羊之所以被新西蘭列為有害物種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主要就是因為喜馬拉雅塔爾羊幾乎什麼植物都吃。雖然說羊吃草是天經地義的,但新西蘭環保部認為,本地的原生植物是在沒有任何大型哺乳動物的環境里生長的,并且就這樣進化了數百萬年,是很脆弱的,特別容易受到引入的哺乳動物的傷害,所以喜馬拉雅塔爾羊才會命運陡轉。
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新西蘭政府開始對喜馬拉雅塔爾羊展開了射殺行動,那時常能看到有關部門的人利用直升機飛到塔爾羊的棲息地上空,因為塔爾羊白天會躲在有隱蔽的地方休息或躲避危險,所以只需要打上一槍,就能看到周圍的草堆里驚起一群塔爾羊,然后再用散彈槍擊殺塔爾羊。
雖然我們都知道,外來入侵物種很容易給當地的生態系統帶來破壞,或是造成經濟損失,例如澳大利亞就因野兔入侵造成了當地牧草損失以及水土流失。但我們也不能直接就采取如此殘忍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畢竟很多動物都是因為人為干擾的因素才被迫離開了自己原本生活的棲息地的。
對于新西蘭當時這種殘忍的做法,也有相關的組織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雖然對于新西蘭來說喜馬拉雅塔爾羊是有害的入侵物種,但對于世界來說,它們是瀕危且珍貴的保護動物,希望新西蘭環保部能持保護的態度,找出切實可行的不必殺塔爾羊也能夠有效保護本土植物的方法。
我國首次發現喜馬拉雅塔爾羊是在1974年,后被列為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我國也僅剩500只左右。每一個物種都是維系生態平衡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任何物種如果一旦滅絕,都是不可能再逆轉的,保護好生態平衡,就是在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