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數據統計,云南近十年來生態環境都持續向好,真不愧是「動植物王國」。就在近日,屢獲保護成效的云南地區,又有一個好消息傳來:普洱的雪林村出現了一極度瀕危珍稀動物——世界上最大體型的牛:印度野牛。那麼,具體究竟怎麼回事呢?下面還是先來看看這頭牛的情況。
極其罕見:云南驚現世界上最大體型的牛!它究竟有多壯?
據悉,這起親眼目睹的事件就發生在日前。當時正是夜晚,云南普洱邊境管理支隊雪林邊境派出所接到了民眾報警,表示當地出現了一頭體型巨大、外形十分壯碩的野牛。而民警通過查看監控發現,這頭野牛正在村寨附近的山坡上覓食。于是就趕緊通知并且疏散了周邊的群眾,并一路「護航」,將野牛遣返回了山林。
村民們被它的壯碩體型嚇到確實不怪,從曝光的監控視訊也能看到,這頭野牛光是頭就已經把身體擋住,當轉頭瞬間它的肚子仿佛就像是擁有八塊腹肌一般,一塊一塊的,又大、又壯。
而依據當地林業部門的最終鑒定結果來看,它的來頭果然不一般。它并非一頭長得異常的普通牛,而是現存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印度野牛,壯,本身就是它的獨特所在。與此同時,因為它還是屬于瀕危珍稀動物,因此也是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單的,本身就規定應該對它進行保護。
印度野牛外形呈現棕褐色、黑色,鼻子、嘴唇以及四肢膝蓋以下呈現灰白色、白色,也因為膝蓋以下的毛發是白色,因此印度野牛也有著「白襪子」的別稱。那麼,它究竟有多壯呢?語言的描述或許會讓人想象不到,但是若是用數據可能就更直觀了!
其一,就其自身「三圍」數據實力來說。據統計,印度野牛體長在2.5-3.3米之間,尾巴都能長1米,而肩高也在2米左右,體重則是在800公斤,記錄到的成年雄性野牛體重還有1.5噸重的。其二,橫向對比來看,在所有的牛中,它比家牛個體大得多,比牦牛戰斗力強,在自然界除了孟加拉虎能與之匹敵,自然狀態下幾乎是無天敵。
「本地牛」還是「外來戶」?云南普洱的這頭印度野牛究竟從哪里來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野牛在我國,作為僅見于云南的物種可謂十分罕見。于是在看到此次普洱出現了它的身影,都覺得十分驚訝。據悉,這還是今年的第二起目擊事件。還記得在上半年也曾有人在云南普洱發現它的身影,當時是在2月份,那頭印度野牛直接是直視過往發現其身影的村民車輛,在對視幾秒后便縱身跳進了茶林。
再追溯之前的發現記錄的話,就只能在2021年同樣的年初、年底兩次了。再加之有公開數據顯示,印度野牛的分布區域一再萎縮、數量一再減少。就云南區域來說,201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如今已經從1988年的605頭減少到了目前的152頭,不足200頭。
而西雙版納此前也大約700頭左右,一度減少到只有30頭,經過救護如今才增加到75頭左右。而就普洱地區來看,2018年的數據顯示,當地大約只有27頭印度野牛活動。西雙版納和普洱都是印度野牛在我國的頻繁活動地,其本身數量就比較少,此前發現的個體記錄也很有限,那麼此次最新發現的這頭印度野牛究竟從哪里來呢?
不少網友表示,或許大機率都可能是從印度等東南亞國家跑過來的。首先,這頭野牛出現的位置特殊,正好在邊境地帶被發現。其次,從印度野牛本身的來源來看,本就有是從國外跑過來的說法。印度野牛主要生活在熱帶區域,隨著我國云南地區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以及動植物保護措施不斷加強,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它們往更利于生存的區域遷徙也算水到渠成。
不過魔方看來,這種可能性還是比較小。不可否認在原始時代確實可能存在動植物為了生存,實現自然而然的只有遷徙。但是就現代而言,邊境防護肯定更嚴密,印度野牛想要實現公然越境幾乎不可能。因此,綜合多層面因素,更可能是云南的生態越來越好,當地自然繁衍起來的。
只長肌肉不長肥肉,在我國無天敵,為何還會僅存200頭?
不過卻也有一點匪夷所思,那就是為什麼1.5噸重,并且在沒有孟加拉虎,華南虎也在野外滅絕的情況下,我國本應該沒有天敵,為什麼它的數量卻僅存200頭呢?
自然層面來說,確實印度野牛的繁衍周期比人類還慢,雌性懷孕不僅需要9個多月,每胎還僅產1仔。出生后的小牛也不如別的物種成熟得快,需要等到4歲左右才能發育成熟繼續繁衍下一代。而現狀就是,在云南全省的數量都不到200頭,那麼很難說在這一物種中會不會也存在像人類世界一般的「男女比例失衡」。
再者,印度野牛種群中每當繁衍時候還存在激烈的爭雌格斗。雄牛會用自己堅硬的角做武器,以龐大的身軀做抵擋猛烈撞擊,在伴隨著的大聲吼叫中激烈打斗,直至分出勝負。無疑,這樣的爭斗輸的一方肯定是致命性的打擊,無形之中印度野牛個體在種群內在淘汰中又少了。
而就人為層面來說,雖然沒有自然的天敵,但是人類卻也是它最大的天敵!在印度野牛數量銳減的時期就曾發現不少偷獵案件,人類沒有那麼壯的體型,但是卻有獵槍。據相關統計,1979年的時候在西雙版納被抓獲的偷獵事件就有數起,33頭印度野牛喪生;1980-1983年中,又有39頭被偷獵。
總的來說,地球真的就是一個圈,其實人類有形無形的舉動都會影響大自然,然后大自然又會以別的方式反作用于人類。現如今的氣候、生態、環境所表現出來的弊病就是表象之一,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如何選擇又會有何種結果,全看人類自身。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