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日,隨著休漁期的結束,一名在膠州灣捕魚的山東青島漁民興沖沖地出海,忙活了一上午的漁民拉著滿載而歸的漁網格外高興,定睛一看卻發現漁網里似乎多了兩條從沒見過的怪魚。
這怪魚體重超過七斤,體色棕黃,背生小圓鱗,頭頂卻長著酷似鞋底的小圓盤。哪怕是在膠州灣捕魚多年的老漁民都表示,他們從未見過這種魚。最終怪魚被魚店老板以一千元每條的價格收購。后經查證,這種怪魚的名字叫鮣魚。
鮣魚,由于頭頂上類似鞋印的吸盤結構,人們又往往稱呼它為吸盤魚。
懶魚還是吸盤魚?
鮣魚常年搭乘大魚的順風車出行。對于靠吸附其他大魚出行的鮣魚,人們往往感嘆的是它的懶惰,是只會搭其他魚的便車,連游泳都懶得游的懶魚。
但在更多人眼中,人們似乎更愿意稱呼它為吸盤魚。因為不管是叫懶魚還是什麼,都離不開它頭頂怪異的吸盤結構。靠著那仿佛鞋印的吸盤結構,吸盤魚能輕輕松松地吸附到大魚的身體表面,讓它在海洋里搭上任何一只大魚的順風車去遨游四海,哪怕對方是兇狠的鯊魚。
搭鯊魚的順風車?
在海洋航行時,人們觀察到,鯊魚似乎尤其受到愛搭便車的吸盤魚的青睞。在海洋旅行中,把鯊魚當成海洋中的順風車的吸盤魚基本實現了打車自由的理想。
而搭車這件小事對吸盤魚而言簡直不要太容易。吸盤魚頭頂的大鞋印子,實際上是一圈厚厚的結締組織,結締組織里面包裹著長有小刺的盤子,它們共同組成了吸盤魚頭頂上的小吸盤。這小吸盤其實一點也不神秘,根據在瑞士出土的一塊3000萬年前的化石來看,吸盤魚的小吸盤實際上是由古魚的背鰭,再千萬年的演化過程中慢慢膨脹而形成的一個特殊結構。
利用這個特殊結構,吸盤魚在與鯊魚擦肩而過時,吸盤魚會把吸盤內的海水和空氣排空,來產生一個相對真空的環境,借助大氣壓和水壓的力量牢牢地吸附于鯊魚的身體表面,其強大的吸附能力愣是令強壯如鯨鯊也無可奈何!
鯊魚為什麼心甘情愿讓吸盤魚搭便車?
如此囂張的吸盤魚按理來說應該早就進了鯊魚的肚子。但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卻仍未在鯊魚的胃里發現過吸盤魚的遺骸,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海中的一霸——鯊魚,也心甘情愿讓小小的吸盤魚搭便車呢?
實際上吸盤魚作為一個搭便車的乘客,真的不僅僅是在搭便車而已。小小的吸盤魚也有自己付車費的手段。
整天大吃大喝的鯊魚在餐后難免會有一些食物殘渣擠在牙縫里,這時候吸盤魚就能派上用場了,面對個頭小的吸盤魚鯊魚很樂意張開大嘴,讓吸盤魚為其清理藏污納垢的牙縫,而吸盤魚也能從中獲得食物,這對雙方而言都是一筆相當劃算的交易。
此外,像如果鯊魚的身上有了細菌雜質和寄生蟲,吸盤魚也很樂意為鯊魚代勞,畢竟寄生蟲們也是吸盤魚的食物來源之一。
吸盤魚為鯊魚清理食物殘渣只為搭上順風車?
如果你認為吸盤魚為鯊魚忙前忙后只為了搭個順風車,那你也太小看它了。吸盤魚像大部分魚一樣,也需要水流流過鰓來保證氧氣的供應。吸盤魚根本不用自己動,就能依靠鯊魚在游動時產生的水流在鰓中創造流體作用。有實驗數據表明,吸盤魚靠吸附于鯊魚能節省3.7% - 5.1%的能量消耗。它們吸附在鯊魚身上時,連自己游動的能量都省了。
同時吸盤魚用親身經歷告訴你什麼叫背靠大樹好乘涼。有了鯊魚這個龐然大物做倚靠,小如吸盤魚也能在海中暢通無阻。此外有了鯊魚吃剩的食物殘渣作為源源不斷的食物來源,吸盤魚連找食物的工作都一并簡化了,吸盤魚又叫懶魚真不是浪得虛名的。
為了美食「上車」又「下車」的吸盤魚
搭上順風車的吸盤魚輕易不會下車,但如果能有一樣東西讓吸盤魚放棄搭鯊魚的順風車,那就只有是美食了。在被吸附魚隨著洋流遷徙,抵達一個食物豐富的海域時,吸盤魚往往會為了飽餐一頓而放棄繼續吸附大魚,轉為主動捕食。
而離開了大魚束縛的吸盤魚的菜單之廣令人乍舌:從水草青苔到小魚小蝦,從魚類分泌物到魚卵統統都是吸盤魚的最愛。哪怕是大魚身上的皮外傷口,吸盤魚也不肯放過。
可是美食與危機總是并存的,脫離了大魚的束縛的它們往往也意味著沒有了大魚的保護。沒有鯊魚庇護下的吸盤魚也常常成了別人的食物。但盡管如此,還是有大量的吸盤魚抵擋不了美食的誘惑,常常在食物豐富的海域「下車」。
當該海域的食物被一掃而光時,幸存下來的吸盤魚就又開始暗搓搓地等待下一輛「順風車」的到來了。吸附于下只偶遇的大魚前往下一個水草豐茂的海域,作為搭車小能手的它很快又要開始了一場新的搭車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