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流溪河驚現「粉色海豚」,重200公斤,一嘴尖牙,是近海的「頂級捕食者」

花樱 2022/09/16 檢舉 我要評論

廣州流溪河發現了粉色海豚的消息近幾日瘋傳,據悉有市民在廣州流溪河白云段游玩的時候,突然間發現河中央似乎有動靜,起初人們以為是大魚。

但仔細一看,露出河面的動物體型顯然已經超過了一般大魚的身形,目測有200公斤左右,更重要的是它體表呈粉紅色。

這一奇怪的水中生物引起了許多游客的關注,紛紛用手機記錄了下來。仔細觀看,與其說它是一條大魚,倒不如說是一頭海豚,嘴巴狹長而突出,在水面上翻滾嬉戲。

這一發現很快引起了相關部門和專家的注意,經過仔細辨認,確認了這是頭中華白海豚,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且非常珍貴,素有「水中大貓熊」之稱。

不過令人費解的是,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南部經東南亞直到孟加拉灣的沿岸淺海區,多在咸淡水交匯水域里面出沒。

廣州流溪河雖然靠近入海口,但嚴格來說是一條內河,這頭中華白海豚又是如何來到這里的呢?目前專家還未給出確切的定論, 人們猜測可能是它的導航、定位或者聲吶相關系統出現了問題,以至于沒有分清方向,畢竟從其體色來看,這是一頭年齡偏大的個體。

廣州市農業農村局也迅速成立了專家小組,著手調查和救助這頭白海豚。

體色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改變,粉色海豚是成年個體

中華白海豚屬于鯨類的海豚科,跟虎鯨是近親,很多人以為它是一種魚類,以至于古時候人們稱其為 「鎮江魚」

實際上海豚和鯨魚一樣,都是哺乳動物,體溫相對恒定,懷胎生子,用乳汁哺育幼兒,也用肺呼吸。

關于中華白海豚,我國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唐朝,不過大家也不要被「中華」二字誤導了,認為它是中國特有的物種。

實際上它們還分布在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越南等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海域里面。

中華白海豚一生之中,體色會經歷一些變化,它們在剛出生的時候,身體呈現深灰色,長到青年階段,體色會變成灰色,而成年之后的個體,則為粉紅色。

看到這里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了,明明它們在各個階段,都沒有呈現出白色,為何卻要叫白海豚呢?

實際上我們看到的跟本質上的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中華白海豚在成年之后,皮膚會變成純白色,之所以看起來會呈現出粉紅色, 主要是因為它們皮下血管豐富,充血之后就呈現粉紅色了

所以粉色并不是它們真正的顏色,白色才是它們的本來面貌。

長了一嘴尖牙,近海的頂級捕食者

海豚給人的印象就是溫馴、善良、可愛的形象,在許多故事里面,海豚素來也是以暖心的角色出現,因此人們很難將其與「頂級捕食者」聯系在一起。

在我們的印象中,頂級捕食者應該長有尖牙利爪,像獅虎豹那樣兇猛強大。中華白海豚雖然沒有利爪,但是它卻有尖牙, 在近海領域里面,它們就是實打實的頂級捕食者

中華白海豚的嘴巴里長有125-135枚錐形的牙齒,其排列稀疏,顯然不是為咀嚼食物準備的,而是用來捕食。

中華白海豚主要以入海口的各種魚類為食,比如獅頭魚、銀鯧魚、龍頭魚、鯔魚、石首魚、大黃魚、姑魚等等。其中它們最喜歡捕食的就是獅頭魚,其次為姑魚和石首魚。

中華白海豚的體型大, 成年之后能長到200-250公斤,食量也巨大,一次進食能吃掉14斤的魚。一些科學家們就曾解剖分析過,它們胃中的食物的重量能達到7公斤以上。

在進食的時候,中華白海豚也不咀嚼,而是會直接吞下,剩下的交給胃,它們的消化系統跟陸地上的哺乳動物是一樣的。

中華白海豚喜歡單獨或者三五成群活動,很少聚集成大群,據相關記錄顯示,超過10只聚集在一起的現象就非常少了。它們特別喜歡跟在漁船,尤其是雙拖船后面覓食,游泳速度極快。

中華白海豚也是一個傘護種,它們主要生活在近岸海域里面,尤其是河流入海口淡水與海咸水的交匯處,是它們最喜歡的活動地帶。它們不會到水深超過25米的海域活動,幾乎從來不遷徙,屬于定居性動物。

所以人們大力保護中華白海豚,保護近海環境,使得同一海域里面的其他物種,也同樣沾光。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美人魚」的傳說,后來許多學者認為美人魚的原型是儒艮,不過就儒艮那個顏值,實在不敢恭維,跟傳說中漂亮的美人魚形象差異太大。

如果真有什麼動物是美人魚原型的話,我倒更愿意投中華白海豚一票,畢竟它們看起來粉紅色的外表,性情活潑,在風和麗日的天氣下,喜歡在水面上跳躍嬉戲,這畫面看起來不比儒艮好上千百倍?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