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800公斤「牛魔王」下山,兩角朝天半米長,牧民靠牛糞躲過攻擊

aiya 2022/09/23 檢舉 我要評論

在青海省沱沱河牧區的一個山坡邊,一位牧民正在放牧牦牛。廣闊的牧場上,一個龐大的黑影悄悄混入了牛群,但卻被牛群主人一眼識破。因為它實在太過鶴立雞群, 盡管它和家牦牛長得很像,但體型實在是太大了,即使是牛群中最健壯的牦牛,在它面前也像個沒成年的小牛犢。這個黑色的身影就是野牦牛。

混入牛群的野牦牛

牛群主人心中暗暗警惕,沒有上前驅趕這只野牦牛, 但野牦牛卻突然和牛主人對上了眼,牛主人心中暗道不妙,下一刻就看到野牦牛將接近50厘米,半條手臂長的粗壯尖角對準了牛主人,發出了如同豬叫的聲音,野牦牛外號「豬聲牛」,形容的就是它們的叫聲。

家牦牛的犄角通常都是豎直往上,但野牦牛的角卻是朝著前方長的,牛角的弧度顯得優美而氣勢逼人,但牛主人可沒那份心思去欣賞。 他左右一掃視,突然看見了堆在一旁的牛糞堆。而野牦牛已經開始奔跑加速,朝著牛主人沖了過來!

野牦牛的體重差別非常之大,從300公斤到1噸的都有,體長在2.5米到3.3米之間。這只野牦牛身材魁梧,根據目測,起碼有800公斤牛主人趁它沖鋒的瞬間,一個閃身躲到了牛糞堆后面,然后蹲下身子將自己藏了起來。

牛主人躲到牛糞堆后

野牦牛如果奔跑起來,時速能達到40公里每小時。 牛主人和它的距離并不遠,野牦牛一下沖到了牛糞堆旁邊,牛主人甚至能聽到它的呼吸聲,但牛主人臨危不亂,迅速調整位置,讓自己不要暴露在野牦牛的視線中,野牦牛晃了晃腦袋,似乎有些疑惑,但看到「對手」消失不見,它也沒了戰斗的興致,慢悠悠的離開了,牧民躲過一劫。

兇猛暴躁的野牦牛

野牦牛的性情暴躁,四肢粗壯,蹄子又大又圓,一般喜歡群體生活,一群野牛的數量從十多頭到上百頭不等,在高原之上罕有敵手,此外,野牦牛的皮也極厚而充滿韌性,甚至有些牧民曾將野牦牛皮拿來當菜板使用,在上面砍骨剁肉。

只有成群的狼才能對它們造成威脅,不過它們的尖角威力十分恐怖,據說曾有野牦牛將吉普車都給頂翻,若是狼被頂到,甚至會被它們直接頂飛2米高,受到傷害的野牦牛,無論公母都會顯示出它們的「牛脾氣」,拼命的進行攻擊,要麼敵人倒下,要麼自己力竭而亡。因此狼群往往只會狩獵那些脫離牛群的獨牛。

每年的9到11月份是野牦牛的繁殖季節,這時候公牦牛就會變得格外暴躁,「爭風吃醋」的現象十分激烈, 兩只公牦牛相互角斗甚至會將一方直接頂翻在地,失敗者要麼悄悄尾隨伺機而動,要麼就直接離開牛群另尋新歡。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些野牦牛就會下山來「討媳婦」。

下山「討媳婦」

青海發生的這起事件,在當地其實并不罕見,尤其是在繁殖季節, 野牦牛會混進家牦牛群中「討媳婦」。家牦牛在幾千年的馴化中,經過人工選擇和與黃牛雜交,脾氣變得溫和馴服,但體型也顯著地變小。

家牦牛

一只雄性的家牦牛,體型只與雌性野牦牛相當,力量也不及野牦牛。野牦牛在家牛群里簡直就像是「牛王」一般的存在,雌性家牦牛在它面前,實在是顯得嬌小可憐。

據說有人曾目睹到野牦牛和家牦牛的搏斗的場景, 家牦牛雖然勇敢無畏地擺開架勢,但無奈兩者差距太大,沒幾個回合家牦牛就被野牦牛用粗大的犄角挑飛到空中,再順勢一頂,讓可憐的家牦牛當場就死于非命。

只是野牦牛的警惕心很高,很容易將牧民當做攻擊目標,以往也有牧民因此受傷的新聞。

牛群之中的野牦牛

但牧民們卻一般不會驅逐野牦牛,這不僅是因為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因為野牦牛和家牦牛能夠產生混血后代。混血的牦牛體型要比普通家牦牛壯碩,價格也要翻倍,更重要的是,家牦牛隨著不斷地繁殖,出現了退化的現象,對高原寒冷的抗性不如野牦牛,而野牦牛留下的基因,阻止了這種退化。

只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 野牦牛似乎天生帶有野性,有些野牦牛甚至會將家牦牛「拐帶」回荒野,而混血的牦牛在基因中也同樣刻印著對自由的向往,常常會想要奔向荒野。

但因為沒有生殖隔離,家牦牛和混血牦牛回到荒野會影響野牦牛種族基因的純度,而家牦牛容易患上的疾病也會對野牦牛種群造成難以抵抗的打擊。人們不得不出動將這些逃跑的牦牛帶回來,被捆綁在車上的牦牛在這時做出了驚人的舉動,它們猛烈地掙扎,發出怒吼,不斷用角撞擊車輛,直至力竭而亡。似乎自由對它們來說,已經超越生死。

高原之舟

有一年冬天,為了運送一批緊急救援物資,人們帶著牦牛翻越雪山,結果在晚上遇到了暴風雪, 氣溫降到了零下33℃,即使呆在氈賬中,還是凍得人瑟瑟發抖,徹夜難眠。而一直呆在氈賬外的牦牛,一夜過去,身上都落滿了半尺厚的積雪,但只要清除積雪,這些牦牛又能繼續上路。

抗寒能力不如野牦牛的家牦牛都能有此表現,更何況野牦牛呢?

在野牦牛的肩部,體側,胸腹下方長有一層又厚又密,彎彎曲曲,富有彈性的被毛,體毛長達40厘米,幾乎垂到地上,看上去就像在身上披了一件「黑緞子」,跑起來時又像一件「披風」,更讓它們顯得威風凜凜。這件「黑緞子」能夠幫助它們遮風擋雨,抵御嚴寒,即使臥在冰雪之中也不會感到寒冷。

野牦牛平時就生活在海拔3000到6000米的高山谷地,而在海拔4500米處,高原空氣的含氧量就只有平原地區的60%不到,這里大多渺無人跡,環境嚴酷,許多人在這都會出現高原缺氧癥狀,呼吸困難、頭暈頭疼、甚至威脅生命。但這卻是野牦牛的樂園。

野牦牛擁有一套特別的呼吸系統,相對其他牛科動物,它們擁有額外的1~2對肋骨,讓它們的胸腔容積更大,擁有更高的肺活量,肺部發育良好,肺管短粗,能夠快速的高頻率呼吸。它們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也相當高,能夠儲存和輸送大量氧氣。

對于雪域高原的極強適應力, 它還能準確地識別并繞開路上被冰雪覆蓋的坑洞和沼澤等危險地帶,讓野牦牛能夠到達其他許多野生動物不能到達的地方,因此, 野牦牛也有著「高原之舟」的美譽。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