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位網友在網絡上分享了一段視訊,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畫面中,一只黃色的鸚鵡站在桌子上,突然,就向后一退,叼住了桌沿,讓自己的身子懸空,小眼睛還時不時地看向主人,仿佛在等著主人夸獎,就像小孩兒似的。鸚鵡的智商究竟到了什麼水平?又為啥能說話呢?
鸚鵡是一種智商比較高的動物,這主要體現在他強大的思考能力和模仿能力。不知道養鸚鵡的人有沒有碰到這種況—鸚鵡自己打開了籠子的門,逃了出去。
沒想到吧,他們還會這個,其實,這種技能并不是他們天生就會的,而是通過不斷的思考、嘗試才學會的。
而且,這種思考和邏輯能力和他們的體型沒有關系,只不過是力量大小的差距罷了,體型大,力量也就大,更容易逃出去。不僅是打開籠子的門,他們甚至還能通過飼料擺放的位置來判斷食物的好壞,所以,作為鏟屎官的你可要提防著點,防止他們偷偷跑出去。
此外,他們還能像狗狗一樣通過主人的行為、表情來思考主人的心情,感受到主人不開心的時候就會想辦法逗主人開心。
鸚鵡超強的模仿能力可是我們有目共睹的,除了他們的與生俱來的天賦之外,這種能力還和他們的后天努力息息相關。其中,金剛鸚鵡就是一種模仿能力特別強的鸚鵡。
有一些科學家在經過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后發現,善于模仿的的鸚鵡,一般來說都是好動、性格活潑的鸚鵡,特別喜歡跟著人們吐舌頭、搖頭晃腦,上下搖擺的,不知道是不是喜歡運動的原因,善于模仿的鸚鵡也會比模仿能力弱的鸚鵡存活時間長。
鸚鵡能說話的奧秘主要在于自身具有的獨特的生理構造,也就是鳴管和舌頭。雖然他和我們人類都會說話,但是鸚鵡的發聲器和我們人類用來發聲的聲道有一些不一樣。
別的鳥類之所以能發出不同頻率的叫聲是因為氣流進入鳴管后鳴管壁的震顫不同。
鸚鵡的鳴管和其他鳥類相比更加的完善,在鸚鵡的鳴管當中有四五對鳴肌,用來調節鳴管的管徑、張力、聲速等等。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鳴肌可以收縮或者是松弛,以發出鳴叫聲。
他們的鳴管到舌端呈近似直角的鈍角,這個角度就是決定發音的音節和腔調的關鍵。具體來說,就是越接近直角,發聲的音節感和腔調感就越強。
再來說說舌頭 他們的舌頭和我們人類的很相似,肥厚柔軟,這種非常標準的發聲條件給了他們能準確發出簡單音節的機會。正是有了以上這兩點,鸚鵡不僅能發出簡單的音節,還能用不同的語調,音色來模仿我們人類說話,簡直是惟妙惟肖,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這種說話,并不是像我們人類一樣有意識的,而僅僅是一種機械的模仿,也就是一種條件反射,所以,他們根本聽不懂話語中的含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多了很多閑情雅致去飼養動物。鸚鵡能學人說話這一特點讓他成為了眾多寵物中的一員。但其實,對于野生的鸚鵡來說,即使好吃好喝的養著,被抓去做寵物也不是什麼好事。
因為在運輸的途中,狹小擁擠的環境會使很多鸚鵡死掉。我們不能為了一己私欲,就剝奪其他動物生存的權利,所以大家選擇鸚鵡的時候還是盡量避免野生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