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印象中,蛇陰冷可怕,讓人充滿恐懼,根據數據顯示,每年全球被蛇咬傷的人有180萬~270萬人,其中5萬人因毒蛇而喪生。
可盡管如此,我們生活中經常蛇,但卻不常見到蛇的尸體,這是為何呢?這和蛇的壽命長短有關嗎?今天就給大家來解答其中的奧秘,想知道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1.關于蛇的壽命長短和體型的關系
在民間傳說中,蛇的壽命是沒有限制的,它們是龍的分身,但這完全是傳說并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一般不同種類的蛇,體型大小不同,擁有的壽命長短也不一樣。
根據調查顯示,體型越大的蛇壽命也越長。據統計,人工飼養壽命最長的球莽已經足足活了48年!而體形很小的盲蛇科,平均壽命也就只有1~3年。
其它種類、體形中等的蛇,眼鏡蛇平均壽命在5~15年;銀環蛇平均壽命在7年;世界上最毒的蛇內陸太攀蛇平均壽命也在10年左右。
由此我們推測,中小型蛇類的壽命在1~15年,大型蟒蛇的壽命能達到20年左右,其實都不算很長。
2.看不到蛇的尸體?與死因有關
那為何我們平時很少見到死去蛇的尸體呢?這或許和蛇的死因有關,一般常見蛇的死因有三種:
第一種,遇到天敵。小型肉食哺乳動物、猛禽等都是蛇的天敵,因此當它們被捕殺之后就會直接被吃掉,所以不會被我們看到。
第二種,環境原因。冬天的時候蛇都會進行冬眠,但因為無法預測冬天的寒冷程度,所以如果蛇冬眠的地方距離地面比較近,就可能會被凍死埋在地下。另一方面,蛇冬眠后沒有反抗能力有時也會被老鼠吃掉,所以我們也看不到蛇的尸體。
第三種,老死。剛蛇年紀大了之后,應對環境的能力變差,就會被淘汰掉,作為穴居動物,此時的它們已經沒有力氣去覓食,多會在洞穴里慢慢老死。
由此看來,蛇多生活在我們居住地外的地方,甚少能被我們看到,少數被看到的,也不過是意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