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燕子的「壽命」有多長?它們一生要筑多少次「巢」?很多人都不知道

燕子的「壽命」有多長?它們一生要筑多少次「巢」?很多人都不知道
2022/11/30
2022/11/30

燕子是人們最喜愛的一種鳥,自古以來就有「燕子不進苦寒門」的說法,所以以前農村的老人見到燕子來家里筑巢都認為是一種祥瑞之兆。不過,燕子雖然是我們最常見的鳥類之一,有著較多的數量,但是我們卻很少能看到老死燕子的尸體。那麼,是不是燕子的壽命很長,所以我們看不到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聰明的燕子

我們俗稱的燕子其實不是單一的某一種鳥類,而是包含了雀形目燕科以及雨燕目下的鳥類,比如金腰燕、家燕(燕科),白腰雨燕、尖尾雨燕(雨燕目)等等。

雖然燕子的種類繁多,但是它們均為食蟲鳥類,主要以空中飛行的飛蟲為食,比如我們討厭的蚊子、蒼蠅、飛蛾、白蟻、金龜甲等等都是它們的獵物,這或許是從古代人們就喜歡燕子的原因之一吧。

在如此多的燕子中,我們最常見的當屬家燕、金腰燕和雨燕了,其中家燕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背部呈藍黑色,有金屬光澤,腹部白色,成年后喉部有明顯的棗紅色毛發,它們最喜歡在我們的室內筑巢(上圖就是家燕)。

而金腰燕與家燕非常相似,最大的區別就是金腰燕的腰部有一條栗黃色的寬紋,像一條腰帶一樣,它們喜歡在屋檐下筑巢。

金腰燕

最后就是雨燕了,雨燕通常喜歡在高大的建筑物、懸崖峭壁上筑巢,很少會在我們的住所里筑巢,它們的羽毛呈灰黑色,里面夾雜著白色,尤其是喙部白色尤為明顯。

我們之所以說燕子聰明的原因是它們懂得把自己對人有利的一面展示在人面前,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因為如果在野生環境下,我們不了解這種鳥的習性,很可能就會去傷害它們。根據考古的發現,早在20多萬年前,當時人類的祖先還是洞居時,燕子就悄悄地來到了人類的洞中與人作伴了。

要知道這是冒著很大的風險的,因為當時的人類還沒有馴化動物和種植農作物,靠的是采集和打獵,而在打獵的目標中就有鳥類。

但是,聰明的燕子也不是愣頭青,它們發現了人類的晝出夜伏的生活習性,這一習性與它們恰恰相同,這樣白天各自忙碌,到了晚上,人和鳥都累了,就各自安睡了。而且原始人發現燕子在白天會消滅山洞里的蚊蟲,這使得人們對燕子的好感倍增。

于是,燕子就與原始人成了一個屋檐下的鄰居,它們互不打擾,與此同時,有了人類的「庇護」,燕子也躲避了許多的天敵,從共生關系上看,也算是互利共生吧,只是燕子沒想到,與人類的結緣,一晃就是二十多萬年。

燕子的壽命真的很長嗎?

在農村長大的小伙伴都知道,家里如果有燕子筑巢,每年它們都會如期而至,這證明它們是同一窩燕子,而且這窩燕子多年都會存在,這代表著它們的壽命確實很長。但其實,燕子的動物界并不算長,我們還是以上面說到的三種常見的燕子為例。

首先是家燕,家燕在如今是最少見的一種燕子了,這是因為如今我們的房屋結構發生了變化,以前會給燕子留一個進出屋內屋外的通道,但如今不會了,這導致了習慣了在人房屋內筑巢的家燕大幅度的減少了(也有農藥使用的因素)。

家燕的壽命通常在11年左右,它們屬于一夫一妻制的鳥類,一旦確立的關系,無論是繁殖、孵卵、育雛,甚至是遷徙,它們都是會一起面對的。

其次是金腰燕,相比較家燕,金腰燕的壽命要更長一些,它們的平均壽命在15年左右,在如今的農村地區,它們已經成為了優勢種,是最常見的燕子了。

最后是雨燕,雨燕是所有燕子中平均壽命最低的一種,它們的平均壽命只有5.5年左右。因此,在這三種常見的燕子中,以金腰燕的平均壽命最長,但也只有15年左右,雨燕的平均壽命最短,不過同樣是燕子,有著相似的習性,為何燕子的壽命差距如此之大呢?我們先說一下它們筑巢的習性,然后再來具體地說一下它們的壽命差異。

燕子的筑巢習性和壽命差異

燕子通常是終生只筑一次巢的,雖然燕子大多數是候鳥,每年都會進行大遷徙,但是它們有著精準的導航系統,每年都能準確的回到自己的巢,通常它們只需要在繁殖期前修繕一下自己的老巢就可以了,不需要另建新巢。

不過,在遇到巢被損壞的情況下,它們就不得不重新筑巢了,不過,燕子通常會選擇與舊巢相近的地方筑巢,而舊巢被破壞,通常是人為導致的,因為燕子筑巢選擇的地點通常是通風良好、遮風擋雨的地方,在這種地方,巢是不會被自然損壞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下,燕子會筑新巢,那就是巢被占領了,根據一些鳥類學家的觀察,麻雀是會搶占燕子的舊巢的,當燕子南飛后,作為留鳥且喜歡在人建筑物內筑巢的麻雀就會「鳩占鵲巢」,把燕子窩變成自己的窩。

等到燕子回來時,它們雖然比麻雀體型大,但是麻雀仗著「人多勢眾」,燕子也拿它們沒辦法,此時燕子就需要更外找地方筑巢了,不過,這對燕子是有影響的,因為如果舊巢還在,燕子一年能繁殖兩窩,但被占領或者搗毀了,再筑巢,就只能繁殖一窩了。

我們再來說一下燕子的壽命差異,燕子的壽命差異其實基因只是一小部分的因素,最大的因素出在遷徙上,我們先來說金腰燕,我國北方的金腰燕通常會遷徙到南方的沿海地區,這個遷徙路線在鳥類遷徙中是相對比較近的。

而家燕除了部分遷徙到南方外,還會遷徙到更遠的中南半島、印尼一帶,要比金腰燕更遠,最后是雨燕,雨燕是遷徙距離最遠的鳥類之一,比北極燕鷗的遷徙距離僅僅短一點,鳥類學家曾經在北京雨燕身上放置了一個GPS用于繪制它們的遷徙路線,結果發現北京雨燕從北京出發一直飛到南非,這個距離單程就是1.6萬公里。

從這三種燕子的遷徙路線看,遷徙得越遠,其平均壽命越低,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鳥類的遷徙本身就是鳥類最大的殺手之一,因為在遠距離遷徙時,那些體力不支的會因為跟不上隊伍被淘汰掉,同時在遷徙的路上,它們會被猛禽盯上,也會因為食物、水等問題損耗,最終能夠完成遷徙的還不足一半。

顯然,遷徙的路程越遠,危險性越高,損耗率也就越高,所以,燕子的平均壽命其實是根據它們遷徙的路線遠近而定的。

總結

燕子的平均壽命在5-15年之間,這是因為不同的燕子壽命差異較大,而影響它們壽命最大的因素就是遷徙,所以遷徙距離越遠,平均壽命就越低。

至于筑巢的習性,燕子是能修繕就不筑巢,實在是因為人為損壞或者鳩占鵲巢,它們也會夫婦雙雙把巢筑,只不過這樣就會讓它們每年兩窩的繁殖變成一窩。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