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淺說
編輯/靜淺說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蛇鷲,外表看起來高貴典雅,黑白的羽毛外加修長的大腿,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因為長得太漂亮還被稱為「鳥中維納斯」,但大家千萬不要被它的外表所欺騙,它可是個名副其實的暴力主義者。
它是非洲毒蛇的克星,能一腳踢死黑曼巴,吃蛇就像嗦辣條,捕蛇本領遠超「平頭哥」。
非洲大草原是動物們的天堂,有無數的生物在此地繁衍生息,但這里并不像我們看到的這樣平靜,反而是危機四伏,行走在此地,人類需要提防獅子和獵豹之類的大型動物搞突然襲擊。
除了大型的食肉動物讓人畏懼之外,這里還布滿了毒蛇也是讓人頭皮發麻,非洲的毒蛇種類非常豐富,它們雖然不像澳洲的毒蛇那樣致命,但也生存著像黑曼巴、黃金眼鏡蛇等毒性巨大的毒蛇。
雖然它們能夠在人類面前「耀武揚威」,但在非洲大陸上也得「夾著尾巴做蛇」,關注動物的朋友們,
應該知道蜜罐俗稱平頭哥,它可是毒舌的天敵。
當然,蜜罐之所以能夠坐上「非洲一個」的寶座,并不是單單能夠對付毒蛇,它走紅的原因并不是捕食本領,而是不服就干睚眥必報的性格,而毒蛇并不是它的主食。
如果論起捕蛇的本領,它的技術并沒有那麼出神入化,而咱們今天要講的主角蛇鷲,它的捕蛇本領才是「頂尖」的存在,不管毒蛇在它面前如此「放肆」,它都能夠保證自己在毫發無損的前提下,一招制敵。
一般來說,猛禽在我們眼里就是那種擁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在高空中搜尋獵物,發現獵物之后,從高空俯沖向獵物,之后再用鋒利的爪子將其獵殺,就比如猛雕。
但我們今天講的猛禽蛇鷲它就不喜歡飛行,捕捉獵物時它更喜歡用奔跑的方式,是名副其實的地棲猛禽,一天輕輕松松走個20公里都不嫌累的那種。
蛇鷲原產于非洲,雖然外表優雅美麗,但卻是個實打實的猛禽,蛇鷲是鷹形目蛇鷲科蛇鷲屬,它的美不像孔雀那樣讓人眼前一亮,也沒有丹頂鶴那樣仙氣飄飄。
蛇鷲屬于雅俗共賞的美,大家別看它的腿很細,卻非常有勁上面都是肌肉,而且它的身體結構里還暗藏玄機,小腿和腳面上有很厚的角質鱗片,可以起到保護作用。
身披黑白羽毛,體態十分優雅,它的臉型屬于瓜子臉,精致文雅,它的眼睛周圍是橙紅色皮膚,像是涂了腮紅一樣,仔細一看還會給人一種嬌羞的感覺。
體長1.3米,翼展能達到1.4米左右,她的腿身長占了一半以上的身體,上半截是黑色的,看上去就好像是穿了一條緊身褲一樣,蛇鷲和非洲草原上的獅子不同樣,它們不是雌雄兩態,雌鳥和雄鳥并沒有明顯區別。
它們有很強的生存智慧,以及捕食能力,在它的「菜譜」里,以嚙齒動物為主,比如野兔、松鼠等,但有的時候吃膩了也會換換口味,吃點蜥蜴類、兩棲動物,鳥類,不過它們最喜歡的還是黑曼巴等毒蛇。
人人害怕的毒蛇,在它面前就如同螻蟻一般,大家有些人可能不了解黑曼巴,它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毒蛇,被稱為非洲最致命的毒蛇之一,毒性和黃金眼鏡蛇差不多。
黑曼巴蛇分泌的是神經毒素,能夠直接攻擊獵物的神經系統,讓其隨俗麻痹,它的毒液量為100-120毫克。最多能達到200克,之前有科研人員針對它的毒性進行過檢測。
10-15毫克就能夠毒死一個成年人,按照這個數字,那麼一條黑曼巴蛇能夠輕松地殺死13-20個人。而且它的移動速度也很快能夠達到16-20公里。
聽到這是不是覺得挺嚇人的,但當它遇到蛇鷲的時候就不行了,可以說毫無還手之力,蛇鷲吃它就像是吃辣條一樣,瞬間讓其吞進肚子里。
值得一提的是,蛇鷲并不是莽夫,它比較善于察言觀色,利用自己大長腿的優勢,掌握好時機,然后在黑曼巴懈怠的瞬間,一腳將其踹飛腳力十分驚人。
雖然黑曼巴在情急之下會噴射毒液,但這也沒關系,因為這些毒液會被蛇鷲腿部的角質隔絕,再加上它個子高,在被鉗制的情況下,黑曼巴的反擊對蛇鷲基本上構不成威脅。
因為蛇鷲需要經常跟蛇類打交道,所以它們也積累了很多「戰斗」經驗,蛇類很多都比較狡猾,因此在它獵殺毒蛇的過程中,并不會采用單一的戰術,除了自身的武力之外,它還有很多對付毒蛇的招數。
第一招就是連環踢,腿長是它戰斗時最重要的優勢,因為個高所以毒蛇很難觸及到它的要害,而且它的觀察力也很強,如果是普通的蛇毒,基本來上三腳就結束戰斗了,遇到黑曼巴蛇,踹上七八腳也就能讓其失去戰斗力了。
第二招是靠它的尖嘴和利爪,它的喙(嘴)和爪子非常鋒利,能夠輕松地撕開蛇的皮膚,甚至還能直接擊穿它們的心臟,讓其直接失去戰斗力。而且它身體里自帶解毒功能,可以抵抗毒蛇的毒液,所以就算是吃了劇毒的黑曼巴,它也不會中毒而死。
不光是黑曼巴,在非洲草原上很多動物遇到它都會選擇繞道走,在某些動物眼里蛇鷲就是它們惹不起的主,在蛇鷲遇到危險或者是被激怒的時候,它的羽冠就會像花朵一樣綻放,這個時候就代表它們生氣了。
雖然它們不喜歡飛行,但這并不代表它不會飛誒,而且飛行的技術還不差,蛇鷲在求偶的時候會展現它們超高的飛行技術,而且讓人意外的是,蛇鷲還是動物界比較少數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動物。
它們一旦找到心儀的對象,那就會一直不離不棄,在繁殖的季節蛇鷲會展示自己的飛行技能,來吸引異性的目光。
蛇鷲通常一次能產2-3枚卵,雛鳥破殼的時候,正是非洲草原的旱季,雖然雨水很少,在這個季節比較容易發生草原野火,火災之后,那些被燒傷的小動物就成了雛鳥的口糧。
它的幼崽和其他猛禽不一樣,它們一般不會出現兄妹之間自相殘殺的情況,只要父母帶回來的食物夠吃,沒有外敵入侵的情況下,小鳥們都能健康長大。雛鳥從破殼到離開爸媽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作為大型猛禽,蛇鷲的平均壽命在19年左右,是自然界壽命比較長的物種。
但現在蛇鷲的數量并不多,有很多的非洲國家建立了國家公園及蛇鷲的保護區,提出了保育行動,總的來說,提高人類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才是保護野生動物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它在非洲人眼中是一種集顏值與實力于一身的完美猛禽,有些非洲人還將其視作心中的神圣力量之一,由此還衍生出了獨一無二的蛇鷲文化,
有不少的非洲國家還共同制定了蛇鷲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