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的地球有著五大洲四大洋,在不同的區域又有著不同的風光,人類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完全是因為良好的自然環境帶來的,所以環保必須是人類生活的主旋律。
其實地球在一億年前的環境如同煉獄,可依然有適應這樣環境的動物,人類需要考慮的是把地球環境維持在人類最舒服的狀態。
任何一個種群都是食物鏈上的一環,缺一不可,一旦有一個環節缺失,對于整個生態系統來說都是致命打擊,假如老虎從地球上消失怎麼辦?已經離我們遠去的新疆虎給出了答案。
新疆虎
老虎作為百獸之王,也是貓科動物中至高無上的存在,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普遍認為它們只能生存在叢林里。比如說東北虎、孟加拉虎都是生活在森林中,可是有一個老虎的亞種——新疆虎就生活在新疆中部和羅布泊一帶。
20世紀初起,世界著名的探險家斯文·赫定懷抱著巨大的虔誠來到了中國新疆,在這里,他發現了已經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樓蘭古城。這個發現對于我國考古界貢獻巨大,同時也對豐富世界文明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斯文·赫定回去之后,寫了一本書將自己發現樓蘭古城的全過程記錄了下來,同時,這本書中還描寫了塔里木河沿岸的風土人情,同時提到了當地的人民有捕獵老虎的習慣。
斯文·赫定的書一經問世,立馬引發了國內外很多生物學家的興趣,因為在此之前,人們并沒有在戈壁灘發現過老虎的蹤跡。
根據斯文·赫定的描寫,新疆虎出沒在胡楊林和蘆葦叢中,在戈壁灘上它們以捕食野豬和兔子為食,在食物缺乏的時候,老虎也會去捕食牧民們的牛羊。
因此牧民們對新疆虎可以說是深惡痛絕,再加上新疆虎只是屬于老虎的一個亞種,所以它們的體型非常小,重量也僅僅在200斤左右。體型嬌小帶來的是危險,當新疆虎面臨人類五花八門的捕捉工具的時候可以說是毫無抵抗能力。
很快,戈壁灘上就掀起了一股捕獵新疆虎的熱潮。 捕捉新疆虎的方法也非常簡單,人們會根據新疆虎生活的區域確定它們日常活動的范圍,并在老虎的必經之路上設置捕獸夾陷阱。
要知道,專門捕捉老虎的獸夾是針對重達500斤的東北虎研發的,僅僅只有200斤重的新疆虎一旦踩中是什麼后果可想而知。這些不小心受傷的新疆虎會因為無法捕食而被餓餓得奄奄一息。
等到老虎只剩一口氣或者完全失去行動能力的時候,獵人們就會上前將其滅口。當時的新疆人人有食用老虎肉的習慣,他們將新疆虎的肉割下來售賣,但是老虎身上最值錢的還是那張虎皮。
巨大的利潤,就像是海中的魅魔一樣吸引著人們不斷地揮舞手中的屠刀。雖然國家明令禁止并且派出了巡邏隊,可是在金錢的面前有無數的人愿意為之冒險,就在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捕殺中,新疆虎終于在1979年滅絕了。
當時很多新疆老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有過捕獵新疆虎的經歷,據一位老人說道,他在年輕的時候,曾經通過挖陷阱的方法,一次性抓到了一只母老虎和一只小老虎。
由于戈壁灘視野開闊,新疆虎面對武裝的人類可以說是無所遁形,四處設置的陷阱也讓它們舉步維艱,滅絕,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滅絕影響
1979年新疆虎滅絕之后,人們還未發現生活環境有什麼改變,只是認為自家的牛羊再也沒有了潛在的威脅。此時的他們不知道,牛羊確實是沒有了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卻開始變得惡化了起來。
大自然就像是一個絕妙的平衡機器,在這個地球上一只螞蟻一只老鼠甚至一棵草都有它的作用。新疆虎作為戈壁灘上食物鏈最頂端的掠食者,一旦它的種群發生變化,無論是爆發式的增長,或者是斷崖式下降,都會給生態系統帶來毀滅性的災害。
果不其然,當新疆虎滅絕之后,戈壁灘上的野牛和羚羊等大型食草動物就開始泛濫。由于缺少新疆虎的捕食,這些食草動物的種群在短時間內急劇擴張。
它們在一起幾乎吃光了戈壁灘上的綠色植物,一些小草的嫩芽剛剛從大地中冒出來,下一秒就進入了食草動物的胃里。這對于荒漠化本就嚴重的戈壁來說無異于釜底抽薪,再加上能被老虎吃掉的野牛或者羚羊都屬于種群中比較弱小的一方。
此時它們沒有了天敵,種群內部開始出現傳染病,一時間戈壁灘上不僅動物種群有了影響,就連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大片綠地變成了沙漠,牧場減少,對于當地人民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經濟損失,新疆虎卻再也回不來了。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一直是生態學和生物學上面的熱點問題,生物多樣性分為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這三個特點,缺一不可。
在一定區域內,生物多樣性就是生態系統穩定的基礎,一旦某一個環節因為人類的活動發生破壞,后續造成的影響將是人類用自己的能力無法逆轉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人與生物圈計劃就是一個可以平衡人類生產經營活動和維持種群多樣性的雙贏計劃,通過對自然區域系統的合理規劃。
劃分出了核心區和緩沖區,人類生活在遠離動物的城市中,同時與動物保持一定的距離,減少人類對它們的影響。
如今各個國家都建立了自然保護區用來保護瀕危的動植物,我國如今已經建立了700多個自然保護區,占我國總面積的5.5%。
雖然如今偷獵等行為依然存在,但是只要我們繼續努力下去保護珍稀動物,人類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