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不詳之鳥」貓頭鷹,臨死前為啥會吐出一個「毛球」,是啥東西?

「不詳之鳥」貓頭鷹,臨死前為啥會吐出一個「毛球」,是啥東西?
2023/03/07
2023/03/07

貓頭鷹由于頭部與貓極其相似,故得名貓頭鷹,這是一種特殊的鳥類,怎麼個特殊法呢?喜歡晝伏夜出,叫聲恐怖,相傳貓頭鷹是一種具有靈性的動物,是智慧的象征,同時他也有神秘的一面。

在民間貓頭鷹更是被稱為「報喪鳥」,俗名夜貓子,關于貓頭鷹的離奇傳說也各種各樣,比如「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貓頭鷹笑死神到」等,除此之外也常聽農村老人們說,貓頭鷹臨死前會吐出一個毛球,那麼這個毛球究竟是什麼呢?有沒有科學依據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要想了解這一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為什麼貓頭鷹會吐「毛球」以及貓頭鷹的習性,我們先來看看貓頭鷹的習性,貓頭鷹的種類超過130余種,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貓頭鷹的蹤影,在我國最常見的種類就是雕鸮、鵂鹠、長耳鸮、短耳鸮。

貓頭鷹雖說一直被稱為不祥之鳥,對于人類而言它卻是一種益鳥,它們晝伏夜出,主要以老鼠和昆蟲為主要食物來源,偶爾也會吃一些魚、蜥蜴、小鳥等小型動物,據相關數據統計,一只貓頭鷹一天能吃掉三到五只老鼠,那麼貓頭鷹為什麼會臨死前吐出毛球呢?

其實貓頭鷹不是臨死前才吐毛球,而是幾乎每天都在吐毛球,這種行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貓頭鷹所吐出的毛球其實就是通過自身的腹部蠕動然后「逼出來」的,這原理有點類似于食草動物的反芻。

上面我們說了,貓頭鷹主要以老鼠、小鳥等小型嚙齒類動物為食,但鳥類幾乎是沒有牙齒的,肉食性的鳥類一般都是靠尖利的喙,將獵物身上的肉一塊一塊撕下來再吞下去。

而貓頭鷹既沒有牙齒喙也不夠尖利,所以它們在進食時只能連肉帶骨地生吞下去,幸而貓頭鷹的胃有一種特殊的功能,能夠將食物轉換成半流質送往腸道,但是對于一些皮毛、骨頭、牙齒和羽毛等難以消化,這些不能消化的部分則會留在胃中,等積累到一定程度后,貓頭鷹會利用自己的嗉囊肌將其壓縮成丸狀從嘴里吐出,這就是為什麼貓頭鷹會吐出毛球的原因?

而在動物界會吐毛球的并不只有貓頭鷹這一種動物,還有大概兩百多種鳥類都會吐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以吃肉的猛禽為主,比如老鷹、翠鳥、伯勞鳥等等,那這個毛球究竟是什麼呢?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個東西就會想這是不是傳說中的內丹或者是內臟什麼的,其實都不是,這個毛球有個正式的叫法叫食丸,也叫唾余,簡單來說就是一些食物殘渣,有生物學家曾對貓頭鷹突出的毛球進行研究,發現其中大部分都是鼠類毛發、骨頭以及昆蟲的硬殼,這些不消化的食物殘渣混雜著胃液在胃里形成團狀物,這就是食丸。

既然我們說貓頭鷹每天幾乎都要吐一次毛球,那為什麼我們平時很少見到呢,這就與貓頭鷹的習性相關了!

他們總是晝伏夜出的,每當深夜他們出門時我們都已經熟睡了,即使僥幸看到了,晚上的燈光較暗的情況下,即使貓頭鷹吐出毛球,我們也不一定看得見,所以一般只有在他臨死時才會發現它的毛球現象,所以很多人就誤以為貓頭鷹只有在臨死前才會吐毛球。

對此,大家有什麼不同見解?大家有見過貓頭鷹吐毛球嗎?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