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獅子和老虎為什麼「不吃大貓熊」?貓熊的另一個名字,就能讓它們退避三舍

獅子和老虎為什麼「不吃大貓熊」?貓熊的另一個名字,就能讓它們退避三舍
2022/08/31
2022/08/31

被稱為「上古神獸」的大貓熊,是地球上生存了至少有800萬年的稀有動物。如果把獅子老虎與大貓熊關在同一個籠子里,第一個被吃掉的應該是獅子,而如果大貓熊不餓,會做壁上觀。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獅子和老虎,一個是草原霸主,一個是山林獨行俠。大部分動物都是它們的盤中餐,甚至是連犀牛、野鹿都是它們眼中的獵物。

然而,自然界中,卻很少聽說獅子老虎跟大貓熊的決斗,甚至是吃大貓熊的情況,這是為什麼?接下來我們來一起聊一聊這個問題。

I:大貓熊與獅子、老虎,誰的戰斗力更強?

屬于雜食性動物的大貓熊,屬于屬于食肉目、熊科、大貓熊亞科動物,和獅子、老虎、豺狼等猛獸一樣都被歸到哺乳綱、食肉目科下。

貓熊體型肥碩,和熊相似,頭圓尾巴短,體長一般為1.3~1.9米,尾巴長度為9~13厘米,體重為90~120公斤,一般雌性個體小于雄性,豐腴富態。

而大貓熊與其它動物不同,在體色上比較單調,黑白相間兩色,圓圓的臉頰,有著橢圓形的黑眼圈,標志性很強的內八字形行走模式,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

「皮厚肉糙」的大貓熊,黑白相間的外表下,皮膚最厚處可達10毫米。其爪子鋒利如刀,不但善于攻擊,也有利于爬樹,卻也更喜歡利用它們胖乎乎的爪子嬉戲。

與獅子和老虎一樣,大貓熊的壽命一般為19~20歲,在悉心喂養的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每年的春天是大貓熊繁殖的黃金時間,雄性大貓熊會通過倒立撒尿的行為留下「求愛」信號,尿液噴得更高,意味著氣味飄得更遠,尋找配偶的可能也更大一些。

而平時大貓熊除了吃就是睡,可以說大貓熊每天有一半是進食的時間,剩下的時間多數在睡夢中度過。而大貓熊在每次兩次進食中,會睡2~4小時,99%的大貓熊的食物都是竹子,吃肉對于它們來說,就是額外的加餐,看心情而定。

喜歡觀看動物專欄和去過動物園的朋友,會經常看到大貓熊麼麼噠吃竹子的畫面,十幾只黑白配的大貓熊,會圍著一棵竹子,頑皮的會打鬧爭搶,而嬌憨的會坐在地上享受竹子的美味。如果你單憑它們萌萌的外表,感覺它們不如大型猛獸厲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大貓熊除了1298.7N尖銳牙齒的咬合力,還有一雙「鐵砂掌」,全力一擊可達1600千克。別說吃肉,就是吃鐵都咔咔咔滴。

1981年8月,一頭7歲名為莉莉的雌性大貓熊,就把裝食物的鐵盤,咬成碎塊吞入了腹中。沒過多久,還沒等驚嚇不已的飼養員找來獸醫,它卻毫不費勁地將鐵塊排了出來。

大貓熊是我國稀有國寶,相信它給你的印象是可愛、嬌憨、慵懶、麼麼噠,一副好脾氣的樣子。然而,我們不要忘記,大貓熊可是熊,并不是貓,作為食肉目的熊,也是有脾氣的。

《蜀中廣記》中記載,書中對于大貓熊的稱為「蒙氏獸」。2016年,大貓熊咬傷了保護中心員工,左掌差點被咬掉,足以證明大貓熊雖然日常喜歡吃竹子,卻依然保留有獵食者的尖牙和爪子,尤其是常年生活在野外的野生大貓熊,更具有攻擊性。

2011年,野生大貓熊的一組照片,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照片中,野生大貓熊在啃食動物的尸體,仍舊是不緊不慢的高雅進食動作,可是卻完全打破了它們留給人類萌寵的形象,曾有人在貓熊的糞便中發現過各種野生動物的殘骸,而在動物園里,飼養員也會專門給大貓熊為食一些碎肉作為加餐。

秦嶺大貓熊啃食羚羊腿骨

作為雜食性動物的大貓熊,吃竹子只是它們的本能,而吃肉卻是天性,作為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800萬年的「活化石」國獸,它們不但是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也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大貓熊的消化道結構,與獅子老虎等食肉動物一樣,極其簡單的單胃結構,讓它們在經過800萬年的進化中,依然保留著一副「吃肉」的身體。

而大貓熊之所以很少吃肉,研究院發現源于它們食不知肉味,更鐘情于竹子。而其原因是因為在進化過程中,大貓熊少了T1R1的基因,這讓它們的味覺發生的改變,與竹子的清香相比,它們根本就嘗不出肉的美味。

大貓熊的防御力比較低,是助攻的主力,其中在《史記.五帝紀》中,司馬遷記載過黃帝打炎帝時,曾組織過一支猛獸大軍,其中就有大貓熊的一席之地。

所以說,作為體型似熊的大貓熊亞科動物,大貓熊的戰斗力不容小視,是力量與實力的結合體,在自然界中鮮有敵手。

如果大貓熊面對的是獅子老虎,它們的體型和力量懸殊,哪一方更有優勢?

老虎生活在山林中,獨來獨往的習性,讓它們像獨行俠,而它們強悍霸道的威力,在山林之中又有森林之王的美稱。僅有200萬年歷史的它們,體長為2.3~3.7米,體重是150~260公斤。龐大的身軀卻讓它們在追捕獵物時非常靈活,一躍3米,跳躍8米的距離,完全沒有問題。

老虎的終極武器跟大貓熊很相似,可達500公斤的咬合力,粗壯的牙齒,外加一掌全力一擊可達1000公斤的掌擊力,這是它縱橫山林的資本。

可以說,在老虎爪子和尖牙之下,配合驚人的躍力,被它們盯上的獵物,幾乎沒有逃脫的可能。

當大貓熊面對老虎的時候,但從靈活性來說,面對老虎的一躍、一撲、一爪、一咬,大貓熊再皮糙肉厚,也經不住老虎咬一口。

而獅子和老虎,在戰斗力上,兩者的比較懸殊不大。與喜歡獨來獨往的老虎不同,獅子是群居動物。假如萌寵的大貓熊在面對一群獅子,大貓熊的戰斗力似乎更弱一些。

總之,若是單從大貓熊、老虎與獅子的體型和力量比較,似乎大貓熊勝算不大,那麼,獅子和老虎為什麼不吃大貓熊?是因為打不過嗎?現實卻是大貓熊戰斗力更強悍一些。

II:大貓熊的戰斗力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①、強悍的咬合力和鋒利的牙齒

上述已經提到過,大貓熊的咬合力為1298.7N,而它裂齒的咬合力為1851.9N,是猛獸當中的季軍,排名第三,比老虎與獅子也不相上下。

而相比于獅子和老虎,大貓熊能夠咬鐵的強悍牙齒,其鋒利程度是猛獸中最高的,一只成年大貓熊,對付獅子和老虎,根本就不成問題。

②、深厚的「鐵砂掌」

對于一只成年大貓熊來說,擁有比熊還要高的殺傷力的肉掌,當遇到危險時,它們會靈活爬樹,更會背靠巖石活大樹來防御動物從背后偷襲。與全力一擊可達1600千克的熊相比,大貓熊一掌的威力可以扳倒雄獅,實力不亞于獅子與老虎,幾乎沒有天敵。

而平時別看大貓熊慢悠悠地溜達,其實那是在不愁吃喝的情況下。一旦遇到危險,它們可以瞬間甩著肉嘟嘟的身軀,以4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快速地奔跑。

③、無敵的「殺手锏」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貓熊耳朵之所以是黑色的,就是為了嚇唬其它動物,以此來表達一種「兇殘」的食肉目范兒。這個觀點個人不認同,貓熊是熊不是貓,憨厚可掬的大貓熊戰斗力是很強悍的。

除了貓熊有著很強的防御力以外,還有一個殺手锏,那就是爬樹,即便是爬到幾米高的樹上摔下來,依然毫發無損地爬起來快速離開。

一般大貓熊生活的地區在高山之上,一旦遇到對手,它們會在打斗中與對手抱著一起滾下山坡,一路上山石、樹枝、荊條,坑坑洼洼的顛簸之后,大貓熊會安然無恙。

總之,在理論上以上3點數據,都充分地說明了大貓熊戰斗力的強悍程度。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沒有誰會真正地見過貓熊與其它動物打架的場景。

至于為什麼獅子和老虎不吃大貓熊,答案就只有一個:不是不吃,而是吃不著。

1、獅子不在中國

大貓熊是我國的國寶,主要生活在四川,限于秦嶺一帶。而中國沒有獅子,據基因研究表明,在8000年后的人類我們誕生之后,中國境內就沒有獅子,而獅子主要發布在非洲、亞洲、歐洲。

可以說,不單單因為獅子不在我國,在一些猛獸生活的區域內,同樣都沒有大貓熊。

2、老虎和大貓熊生活的區域不同

老虎生活在山林之中,而貓熊以竹子為棲息地,兩者之間隔著千山萬水,沒有遇上的可能。而對于大貓熊和老虎的戰斗力,我們比較老虎和棕熊,可以說勝負五五分。

對于大貓熊來說,獅子和老虎,根本就構不成威脅,而它們主要的威脅只有花豹和豺群。曾經潘教授就從豺群口中救下過貓熊,把它治好后又放歸野外,一只豺狼對大貓熊來說沒有殺傷力,但是16~30只豺狼群,對于大貓熊的威脅還是很大的。

全球唯一的一只棕色大貓熊

結尾

獅子和老虎,一個是草原霸主,一個是森林之王,它們有著屬于自己的生存底盤。而在面對葷素都可以的大貓熊,獅子、老虎與大貓熊的分布區域不同,生活環境也不相同,自然三者之間也就沒有交集。

而作為瀕危物種的大貓熊,憨態可掬的它們,如今被我們保護得很好,黑白相間的可愛身軀不但治愈了人類的心靈,同樣它們也非常不好惹!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