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有這麼句話:只有餓死的獅子,沒有餓死的老虎。這種說法有沒有依據?最近,一位攝影師用相片給出答案!
01 獅王瘦成皮包骨,大象:你也有今天!
相片中的獅子名叫skybed scar,生活在南非的克魯格公園。
拍攝時,它的身體狀況很差,瘦成了皮包骨,看樣子很久沒吃東西了。
skybed scar曾是某獅群的獅王,后來被新獅王趕走,如今只能在饑餓中走向生命的盡頭。
這天,skybed scar到住所附近的水塘喝水,這時來了一頭大象。
看著垂垂老矣的獅子,大象毫無懼色,似乎嘲笑它也有今天!
skybed scar經歷的,正是千千萬萬個獅王的縮影…
02 演不完的逼宮戲,頂級狩獵者的悲劇
獅子雖是頂級獵食者,可它們真正風光的日子只有2-3年,還要時刻警惕身邊的威脅。
通常,野生雄獅的壽命在10年以內,從小在獅群長大。
獅群實行分工制,雄獅負責保護領地,雌獅負責狩獵和照顧幼獅。
雄獅的存活率很低,特別是新獅王,要時刻警惕其他獅子的迫害。
新一代獅王繼承王位后,老獅王會被驅逐出去,流浪度過余生。
一些年富力強的獅王會入侵其他獅群,一旦成功,它們會殺掉獅王的后代,生下自己的孩子。
不過用不了多久,又會有新獅王上演逼宮戲,一次一次,周而復始…
進入老年的雄獅,無力占領新獅群,只能在饑餓與流浪中了卻殘生…
03 只有餓死的獅子,沒有餓死的老虎?
相比之下,老虎的處境要好一些。
我們知道,老虎是獨居動物,一片區域只有一只雄虎。
不過,有時為了獲得充足的獵物,它們會和其他雄虎爭奪領地,失敗者會被趕走。
有人說只有餓死的獅子,沒有餓死的老虎,這種說法并不準確。
其實到了晚年,老虎和獅子的命運一樣,同樣有可能餓死。
看到這里,有人或許會說,既然老虎也會餓死,那我為什麼沒看過相關新聞?
這跟老虎和獅子的種群數量以及生活環境有很大關系。
首先,野生獅的數量遠超野生虎,全球野生獅數量約23000只,野生虎僅有4500只。
其次是生活環境差異大,獅子生活在草原,老虎生活在樹林,即便餓死了也很難被發現。
老虎屬于貓科動物,臨死前會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安安靜靜地離開,很難發現尸體。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自然是殘酷的,即便再強大的生物,也無法逃脫被淘汰的命運…